必威体育

图片

【中国奥运人语录】似水柔情何足道 巾帼力量展赛场

2020-09-17 16:18 中国体育博物馆

  回首1984年,国际奥委会同意将女子柔道列入1988年奥运会表演项目。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女子柔道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此后女子柔道运动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

  2020年9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体育博物馆策划实施的“中国奥运人语录”访谈项目,邀请到孙福明、李忠云、刘桂珠和唐琳四位见证了中国女子柔道发展初期辉煌的领军人物,讲述她们的柔道人生,传递女性的柔情、坚持与力量。(以下按录制时间顺序)

  【孙福明: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曾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级别金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上比赛中获得铜牌。2006年正式退役。】

图1 孙福明正在录制中

  赛场上杀气十足,赛场下低调谦和,拥有“反差萌”的孙福明似乎就是为柔道项目而生的。从一开始的投掷项目转到柔道运动,从 1987年第一次上垫子到1996年的一举成名,“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在孙福明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天赋、勤奋和良好的心态是孙福明的致胜法宝。孙福明认为柔道项目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之处在于对身体条件没有特殊的限制,她希望青少年朋友能积极尝试柔道运动,不仅锻炼意志品质,也能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柔道的礼节文化也能受益终身。

  【李忠云: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曾经两次参加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摘取中国女子柔道表演项目-48公斤级的首枚奥运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取了女子柔道-52公斤级铜牌。1993年12月正式退役。】

图2 李忠云在展板上签下个人语录

  从小受女排精神鼓舞的李忠云,凭借着天生好强、不服输的精神,在艰苦条件的磨砺下,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朝阳体校一枝花”。她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一步步登上国际大舞台。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她奋力搏杀取得了女子柔道(表演项目)的首枚奥运金牌,迈出了中国女子柔道走向世界巅峰的第一步。

  走下赛场退居二线,李忠云始终没有停止对柔道的热爱,她将柔道视作毕生的事业,决心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摘得奥运桂冠,将柔道精神永远传递下去。“柔得人生精彩,道出家国情怀”,李忠云用这十个字作为采访的结语,而她也在用一生努力践行。

  录制结束后,李忠云将珍藏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纪念牌捐赠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

  【刘桂珠: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在1988年汉城第24届奥运会柔道项目女子-56公斤级比赛中夺取亚军。退役后,从事柔道人才培养和竞赛裁判工作。】

图3 刘桂珠在讲述当年参赛背后的故事

  不同于大多数柔道运动员,刘桂珠没有经过体校训练,直接从普通中学进入到专业队训练。贴着“城市长大”标签的她一开始并不被教练看好,为了证明自己同样能吃苦奋进,刘桂珠在试训期间,高标准的完成了教练的全部要求。从1984年初识柔道,到1988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前后仅用4年时间,刘桂珠就从柔道“小白”变身奥运会(表演项目)亚军,这是柔道项目的一个“奇迹”。

  刘桂珠表示,柔道影响了她的一生,她也一直满怀热爱的从事着这项运动。柔道是个包容性很强的项目,任何年龄段、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从事这项运动。同时,柔道还是一个讲究“以礼始,以礼终”,“有礼有节有度”的运动,希望大家能够改变对柔道的刻板印象。最后,她也祝愿每一个人都能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下去。

  【唐琳: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凭借积极主动地进攻,获得女子柔道-78公斤级冠军。】

图4 唐琳在展板上写下寄语

  镜头前的唐琳,褪去当年赛场上的青涩稚嫩,愈发温婉柔美。谈及对柔道的第一印象,唐琳直率的说“当时年幼不懂柔道,以为就是打架,戳中了自己爱打抱不平的心”。在技术零基础的条件下,唐琳第一次上垫子就靠“抱腿”战胜了队里的一位老队员,展现出了极高的柔道天赋,这也坚定了她深耕柔道的决心。

  “失败与成功的差别在于别人都放弃了,你依然在坚持!坚持!”唐琳将自己的体育人生感悟归结成这句话。1991年底,唐琳作为代训队员进入国家队训练,积极的心态让她从国家队运动员那里受益匪浅。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唐琳腰伤复发,在教练的鼓励下,她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完成日常训练,最终搭上了奥运会的“末班车”。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让她在奥运会首秀中一举夺金,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荣耀历史,激励未来”。四位女子柔道运动员砥砺人心的拼搏故事,是中国柔道事业光辉历史的缩影,也是柔道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必将激励更多青年人树立人生理想,勇于执着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