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中国式橄榄球——抢花炮

  花炮源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域内侗族、壮族、仫佬族等多民族经常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抢花炮。该运动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喜欢,数百年来长盛不衰。每逢正月初三、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侗族、壮族、仫佬族都要举办传统节日——“花炮节”。

  壮族民间的抢花炮,早在清代就已经流行了。清光绪年间的《贵县志·卷五·纪人节令》中,就曾描述过壮族抢花炮情景:“城厢初二日,众会社前放花炮,大小不等,大者高丈余,小者亦尺许,周身糊以花纸,名曰花炮。有头、二、三等名目,结草环为标,识轰起时,接得者谓之得炮头。会董用鼓吹,仪仗送琉璃镜一座,至其家香花酒烛供奉堂中。次年及期,亦照样另备屏镜、大炮、金猪,鼓乐送至社前,谓之还炮。”据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国志卷二·赛会娱乐篇》载:“花炮会,六甲人,僮人皆盛行,而全县率参加……于集会地点演剧舞狮及各种游艺助兴,届时男女成集。其竞赛以冲天铁炮内装铁环,若实弹然。燃炮后,铁炮直冲霄汉,观众闻炮声,即以铁环为目标蜂拥争取,以夺得铁环者按头、二、三炮依次领奖,其友族皆簇拥庆贺,欢声若雷。”侗乡还流传着“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的诗句。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被誉为“中国式橄榄球”。

  传统花炮是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铁环上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时把花炮放在送炮器上。送炮器上装有火药,点燃后,将花炮轰上天空。待花炮落地后,由参赛者抢夺花炮,并送到指定区域得分取胜。按照民间传统说法,花炮只燃放三次,抢到头炮者象征人财兴旺,抢到二炮者象征五谷丰登,抢到三炮者象征万事如意,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无一定界限,满山遍野皆为活动范围。为此,抢花炮的人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毅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一旦花炮分清得主,顿时唢呐声、吹呼声、鞭炮声响成一片,胜利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幸运者。

  经过改进的现代抢花炮,赛制更加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现代的花炮比赛场地为表面平坦的长方形草坪或土地,长60米,宽50米。花炮为直径14厘米的彩色圆形外饼状,外圆呈轮胎形,厚2.5厘米至3.0厘米,用橡胶做成,重200-240克。比赛规定了时间和场地范围以及参赛队人数,还增设了一个炮台区。同时不受炮数限制。比赛全场共4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每场比赛,每队上场人数为5—8人。裁判员鸣哨,比赛即开始,抢得花炮一方快速向对方炮台区跑进,可用传递、掩护、假动作等战术多人配合组织进攻。另一方可以拦截、阻挡、追赶、搂抱(合理部位)等方法,抢到花炮或阻止持花炮运动员前进。当持花炮运动员越过端线进入对方炮台区,把花炮投入篮内即为得1分,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胜队。

  图片来源:finance.ifeng.com/a/20141029/13229802_0.shtml

  抢花炮不仅是一项单纯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还是当地群众用来打发时间的活动。在农历三月三或秋收以后,抢花炮活动在桂、湘、黔三省区边界区域,特别是侗族山寨最为盛行。因为花炮的美好寓意和村民们的信仰,大家都争相想要得到美好的祝愿,所以队伍组建起来也很容易。1982年抢花炮作为表演项目首次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大放光彩,从1986年的第三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起,抢花炮被列为全运会竞赛项目。2017年,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抢花炮作为参展项目之一亮相体育文化主展区。如今,许多侗族、壮族聚居地的政府还设立了花炮节,使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韦晓康等著.民族体育•文化力•和谐社会——云南景谷、广西三江体育人类学田野实证调研[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45.

  李德洙,梁庭望主编.中国民族百科全书11: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594.

  林继富主编.中国民间游戏总汇(跑跳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365.

  田祖国,郭世彬主编.民族传统体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68.

  李志清,虞重干.当代乡土生活中的抢花炮——桂北侗族地区抢花炮变化特征的实地研究[J].体育科学,2005,(12):19-23.

  陈炜,陈能幸.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以抢花炮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50-54.

  编辑: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 陈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