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魅力“三月三” 民族体育炫

  今天是农历“三月三”,相传是黄帝的生日,中国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说,时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三月三”,不仅是汉族的节日,由于起源于黄帝生日,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其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其中,壮族“三月三”、侗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黎族“三月三”陆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在人们庆祝“三月三”节日时,其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投绣球——壮族“三月三”最为浪漫的体育活动

  投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两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是用青铜铸制的兵器,用于甩投,称为“飞砣”,多在作战和狩猎中应用。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

  每逢春节、“三月三”、中秋等传统佳节举行的歌圩中,壮族青年们相邀汇集村边、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双方,互相引亢呼唤“呜嗨”“呜嗨”声,以表达亲切的问候。双方选定对歌抛球的位置后,便开始用歌声相互询问,歌词有理想、情操、农事同答、谈古论今等,内容广博。对歌有问有答,歌声此起彼落,姑娘们运转起手中的绣球,向小伙子抛过去,小伙子眼明手快,反应敏捷,准确无误地接过绣球。接住绣球的小伙子将它赏玩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诸如银首饰或钱币,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表明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意愈重。姑娘若接过礼物,就说明同意小伙子的追求。

抢花炮——侗族“三月三”最为勇敢的体育活动

 

  抢花炮人称“勇敢者的运动”。农历“三月三”最为踊跃。侗乡流行着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逞英豪。”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岩坪一带,抢花炮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三月三”这天,远近侗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涌向岩坪,有的是为了本村寨的抢花炮选手呼喊助威。抢花炮活动由各村寨每年轮流主持。凡是主持抢花炮的村寨,事先请编织手艺高的人用青细竹蔑或藤条编织三至五个茶杯口大的圆圈,外面缠以红布,再以红、绿丝线扎牢。主持人宣布抢花炮开始时,将红炮圈放在铁炮的炮筒口上点燃火药放炮,红炮圈被射上高空中,各个村寨的选手争相抢夺,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高台舞狮——布依族“三月三”最具人气的体育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贵州贞丰、册亨、望谟、普安等地布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在传统观念中,为了使全寨人达到“禳灾祈福、寨子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目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南北盘江畔的布依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如今,布依族节日“三月三”已经有了许多变化,成为布依族地区群体性的集会,有专门的歌舞表演,以及其他节日游艺活动。

  布依族高台舞狮,俗称“玩狮子”,是一种具有较高技巧的表演方式。凡过春节和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都要进行高台舞狮。狮子用麻布缝合为狮身,用竹扎成狮头并用纸糊好,画彩色。耍狮时,一般都有锣、鼓、钹等伴奏。布依族高台舞狮,最精彩的是在场上叠起12张大方桌,玩狮者在锣、鼓唢呐伴奏声中,逐渐往上爬,每上一张桌子、都要做一些动作直到第12张桌子上边,这时舞狮者还要与狮子逗趣,做各种惊险动作,在观众掌声中,回到地面。

跳竹竿——黎族“三月三”最为流行的体育活动

  黎族“三月三”节,黎语称为“孚念孚”,是海南黎族人民祭祀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歌颂爱情的传统节日,尤其盛行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美孚方言支系黎族村落。

  黎语称跳竹竿为“卡咯”,意思是夹着东西不放松。跳竹竿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典籍。跳竹竿流传至今,已成为黎族地区普遍开展的体育娱乐活动。每逢“三月三”的夜晚,人们宰鸡杀猪,煮新米饭。酒足饭饱,人们穿起节日盛装,蜂拥至村前寨后草坡上,燃起篝火,打着火把,一群一伙的跳竹竿,借此告祭先灵,祈求风调雨顺,往往由黑夜跳到天明才尽兴散去。开始,跳竹竿的只是青壮年男子,后来发展为女子击竿男子跳,其后又演化为男女一起跳。如今,黎族的男女老少都喜欢跳竹竿,跳竹竿也成为黎族人们最为流行的体育活动。

  “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日,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正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三月三”这一天,我们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强化了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推动了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