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8分钟很短 幕后英雄很多

2018-02-26 10:10:17 新华社

  新华社平昌2月25日电 题:台上8分钟很短 幕后英雄很多

  新华社记者姬烨 耿学鹏 汪涌

  在25日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中,既有在表演还未开始就完成使命的幕后英雄,也有穿戴几十斤道具以别样方式圆梦奥运的少年,还有穿着单排轮旱冰鞋苦寻花样滑冰美感的轮滑运动员……

  (小标题)“8分钟”开始 我的工作结束了

  在“北京8分钟”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有48名演员只出现在正式表演前,他们两人一组,推着智能机器人和透明发光屏幕(“冰屏”)最先上场,机器启动后迅速下场。每组对应一个号码,从1号屏到24号屏,在采访推屏演员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自己所推的那块“冰屏”编号。

  21号屏是由常睿和同伴一起推上闭幕式中央舞台的,为了尽量不让现场观众看出来,他们一身黑色紧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听到启动成功的指令,他们就算完成了这次8分钟演出的任务,总共上场时间不到3分钟。

  常睿,今年23岁,来自甘肃兰州,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一名大四的学生。在8分钟表演中,轮滑演员与机器人的互动让人难忘。常睿在场下盯着21号屏,转身、前行,一切正常运转,他松了口气。虽然没有在8分钟露脸,他的工作一样重要,到平昌之前,他们在北京封闭训练了近3个月。

  在北京集训的时候,他们每天至少要推着数百斤的道具来回走上千米。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道具出口到舞台中间,有一个近6米长的坡路,在训练中,常睿他们就着重练习如何平稳地把道具推上这个坡。

  1月底,记者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见到他们。不论脚下、身上贴多少暖宝宝,他们是不能戴厚手套的,因为推屏的时候可能会有脱手的风险。“我就不戴手套了,抓的那个位置戴着手套容易打滑,就那么一会,坚持一下。”常睿说。

  (小标题)穿戴20斤道具 圆梦奥运舞台

  于广水全身罩在熊猫木偶装里,从唯一的观察口向外看,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闪烁着亮光。他小时候梦想是当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眼前这些让他觉得梦想成真了。于广水是“北京8分钟”的一名轮滑演员,他表演全程要套在20斤重的熊猫木偶里。

  2017年11月某一天,北京体育大学举行了一场选拔,于广水和一些同学被老师叫去参加,还让他们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搞什么啊,我心里纳闷。”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四年级的学生邢志伟也被选拔成为这次表演的一名木偶演员,同样的选拔过程,让他摸不着头脑,跟平时练的动作不一样,平衡、转弯、单腿,考察动作更像是在舞蹈。

  后来,老师通知他们被选中,要代表国家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出。

  去年12月1日,他们就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开始封闭训练,见到导演组才知道,于广水、邢志伟要参加冬奥会“北京8分钟”演出。这场演出意义重大不言而喻,需要所有人签保密协议。表演之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在干嘛。直到出发到平昌前一天,他们才告诉家人,“初十晚上看冬奥会闭幕式直播啊,里面有我。”

  其实作为木偶演员,于广水和邢志伟在整个8分钟过程中是没机会露脸的。第一次拿到演出道具木偶装的时候,大家觉得新奇。于广水在同伴的帮助下试着套了一下。

  “嚯,那个木偶头的重量直接压下来,两个肩膀就像担上了两桶水。”他回忆说。在训练间隙,别的演员可以松松鞋休息,他们就只能继续套着不便穿脱的木偶装。等彩排结束回到宿舍,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扮熊猫就要有个熊猫的样子。“我们穿上道具,就要忘了自己,我们一上场就是两只熊猫。”于广水说,要通过熊猫的姿势表达出情感需要多练习。邢志伟和于广水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段时间,一个人练,另一个人用手机拍下来回看。“我们回宿舍用手机看视频,别人看电影,我就挑《功夫熊猫》《熊出没》看,动画片里不是有熊嘛,我学这里的可爱动作。”邢志伟说。

  (小标题)踩旱冰上场 学花滑动作

  舞台上,24名轮滑演员与24个智能机器人配合完成表演。他们穿着单排轮旱冰鞋不仅要表现出花样滑冰的美感,还要与背景音乐、灯光效果、舞台屏幕“地屏”视觉效果严丝合缝的配合。推屏演员郭露阳说,在场上,他们就像画笔一样,在“地屏”上滑绚丽的图画。

  郭露阳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大三学生,平时的专业项目就是轮滑,但踩着单排轮滑鞋翩翩起舞这是第一次。

  音乐响起,郭露阳和其他轮滑演员一起滑进场地,向右一个弧线,向后转身穿过两个机器人……这一切动作都经过了无数次训练,正式表演的时候,他没有感到压力,按部就班地走线、滑行。“忘了自己是在滑旱冰鞋,尽可能展现冰上动作。”这是训练时导演组的要求,也是这三个月来他们重点练习的内容。

  刚进集训基地,郭露阳信心很足。滑旱冰是他的老本行,没有什么难的,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和细化,郭露阳需要重新掌握一套动作。“旱冰比较稳,动作幅度可以大一些,但细微的艺术展现力不如真冰。”

  表演现场模拟的是一块冰场,演员们动作要想更逼真,就要模仿冰上运动的动作。训练之后,郭露阳自己找花样滑冰视频看,每一个手势、每一下滑行,他都默默记在心里,第二天训练付诸实施。

  来平昌之前的一个月,是演出团队训练最忙的时间段。北京的气温也逐渐走低,训练专门找有大风的日子。晚上,训练场灯光全开,无遮挡的场地四处漏风,郭露阳和同伴们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是在晚上,场地也可能有大风,所以我们的训练就尽可能地模拟当地实际情况。”郭露阳说,一次夜场训练下来,他的鞋里都是汗,湿冷最难扛。回到宿舍,就想把脚放在暖气上烤烤。(完)

责任编辑: zongbian

微博互动